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外戚崛起 > 第四章 寒门出身的军事奇才

外戚崛起 第四章 寒门出身的军事奇才

作者:大漠蓝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14 21:24:18 来源:882

陈汤,山东兖州人,一生之中多次起起落落,用一场战争洗刷了汉朝的耻辱,威名远播西域,彰显了汉朝国威,但本人却落了个晚景凄凉。

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些人出生就是牛马。

陈汤出生时,一家人都是牛马,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民家庭,穷到了什么程度,至少往上数三代都是贫农,到了他父亲这一辈,更是穷出了新高度,房屋四面漏风、米缸能饿死老鼠,一家人每天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

那时候不能卖报纸,也没有塑料瓶、硬纸箱可以捡了卖钱,更没有低保和社会救助,只能自救。

为了活命,他们一家人在干完了地里的活以后加入了一个门槛低、投入少、人员多的帮派,俗称丐帮。

可当时丐帮发展前景远不像现在这样好,有房有车有老婆,固定时间上班,下班打卡,晚上夜宵的。

他们往往是几天要不到一碗馊饭,还是填不饱肚子,实在饿的受不了了,就去借,钱也行、粮食也行,为了活下去想尽了办法,卖尽了脸面,苟延残喘也好,冷嘲热讽也罢,能活着就好。

生活的常态不就是这样的艰难嘛。

可偏偏陈汤有着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爱好—读书。

深刻体验生存的艰难、生存的心酸,见惯了人情冷暖的陈汤深知,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掌握权势的亲友,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靠自己,读书是他能看到的唯一希望。

可他想读,也要有书才行,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买书,那是贵族奢侈的游戏。

在封建社会,教育和书本都掌握在世家、官员、富商、地主等少数人手中,百姓家中能出现最大的概率的一本书就是皇历,前面就说过匡衡,他就是买不起书,借地主家的书来看的。

陈汤还是用了老办法,借,借书、看书、还书,再换人借、再还,用尽一切办法充实自己的头脑,渐渐的陈汤爱读书、会写文章的名声传到了当地的官员耳中。

很快,陈汤迎来了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当地的官员来探查陈汤的学识和品行,访查完毕的官员只是摇摇头、一声不吭的走了。

这可不是因为他们一家没请吃饭之类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一家人讨饭和借钱,前后邻居、亲朋好友说他们没有节操。

这里对于他们一家人而言,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陈汤一家守节操,就要饿死;不守节操,就无法改变命运。

如果没有经历他人的苦难,就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论和指责。

生存还是灭亡?

陈汤选择了生存,离开家乡来到京城谋求到了一个负责管理皇宫食物和水果、酒水的小官,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前途的职务,最肥的采购差事是用来给世家子弟捞金和镀金的,最差的运输分类是留给没后台没背景的陈汤的。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时给他准备着一份额外的礼物—背锅。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他可以接触到平日里接触不到的那些达官显贵们,如果有幸得到他们的赏识,那就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位。

以不出错不被背锅为宗旨,兢兢业业的陈汤,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富平侯张勃的赏识。

张勃将陈汤作为年轻的人才推荐给了朝廷。

此时的陈汤颇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意思,多年的努力终于见到了回报,往后的生活必定是一马平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可命运终究是喜欢开玩笑的,就在陈汤满怀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兴奋的等待分配的时候,命运带走了一个人,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他老爹死了,按照汉朝的制度,陈汤作为儿子,需要回家守孝三年,期间不能为官。

悲伤归悲伤,如果回家守了三年孝,皇帝哪还会记得他是哪根葱,隐忍多年的陈汤为了自己多年的努力不付诸东流,也为了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隐瞒他老爹的死讯,继续等待分配。

可他忘记了,朝堂上始终存在着一批终日靠打探小道消息、骂这个说那个,以整人为己任,靠耍嘴皮混饭吃的人(御史)。

这群人打探到这个消息兴奋的直哆嗦,三言两语、轻松加愉快的把陈汤送进了监狱,连带着推荐他的富平侯也因举荐不当而削减了食邑二百户。

终究是陈汤命不该绝,所学的知识在关键时候救了他一命,因为有才学被举荐出狱做了郎官。

平时的工作就是在皇宫站站岗,跟着皇帝出去旅旅游,日子也倒过得惬意,至少没有背锅或者进监狱的风险。

虽然是混日子,但在这两年中,陈汤近距离的看清楚了朝堂的状况,皇帝性格软弱,喜好女色、优柔寡断;大司马许嘉、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贡禹唯唯诺诺,其他官员不是结党营私,就是明哲保身;宦官石显专权乱政、结党营私,把皇帝哄得团团转。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尽快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公元前45年,匈奴郅支单于表示愿意归附,派使者进贡,顺便要求带走作为人质的儿子。

早在汉宣帝的时候,匈奴内部就分裂为两支,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都送了儿子到汉朝为人质。

呼韩邪单于真心归附亲自到汉朝称臣,郅支单于朝三暮四,今天攻打这个,明天讨伐那个,经常性的在搞阴谋诡计,还曾经围困了汉朝使者江乃始等人,并狠狠的羞辱了一番。

公元前44年,朝廷派了卫司马谷吉护送郅支单于的质子,鉴于这哥们以往反复无常、恩将仇报的个性,又顾虑到古大人的脑袋存在搬家的风险,大家都认为古大人将质子送到边境就行了。

谁知古大人是个一根筋,认为我们替他养了十年的儿子,那是对他有恩,要送就送到人家手里,送到半路上算怎么回事。

再说了,江乃始被羞辱,那是江乃始没胆色,没智慧,我可不是他,看我的。

古大人一行浩浩荡荡将质子送到了郅支王庭。

留下了质子,留下了自己的脑袋,还留下了随从的脑袋。(随行人员最冤,一次公差丢了脑袋)

事实证明郅支单于就是一个嗜杀如命的反骨仔。

郅支单于也知道自己这把玩的有点大,害怕了,一直向西逃到了康居(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康居王为了借助匈奴的势力攻打乌孙国(新疆阿克苏),便把女儿嫁给了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也把女儿嫁给了康居王(互相成为了老丈人)。

康居王依靠郅支单于的帮助,几次攻打乌孙,一度杀入乌孙的都城,抢夺牲畜财产,残杀掠夺人民。

郅支单于更是肆无忌惮,不断的征发百姓筑城,要求阖苏(咸海、里海以北)、大宛(费尔干纳盆地)等诸国每年要给他进贡,还与康居王闹翻了,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官吏、百姓,并支解后丢到了河里。

汉朝先后三次派遣了使者找郅支单于要谷吉等人的尸体,这家伙不仅不给,又挨个把使者羞辱了一遍。还嘲讽说,让我继续做你们汉朝的臣属吧,还用把我儿子送来当人质吗?

现在看来,这家伙多少有点神经病,一切以自己的痛快为中心,不是在杀人,就是在杀人的路上。即使杀不成的也要趁机过过嘴瘾,好好的羞辱一下,反正就是个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主。

赶快蹦跶吧,没多少活头了,要你命的那个人已经磨了好几年的刀了。

公元前37年,奭皇帝下令全国选秀女入宫,幸福自己的生活。在这多次选秀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为汉朝的边疆安宁和中原与塞外的长期和睦友好,乃至于中华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白曾作诗怀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她就是王嫱,字昭君。

公元前36年,陈汤主动请求出使西域,奭皇帝任命甘延寿为西域都护、骑都尉,陈汤为西域副校尉,派二人出使西域。

当时的西域被郅支单于搅合的非常混乱,到处烧杀抢掠,汉武帝时期好不容易打通的丝绸之路也濒临断绝,西域各国更是深受其害。

陈汤的主动请命,在朝堂上获得了一致通过,因为在奭皇帝看来是解了燃眉之急,在其他官员看来这是自寻死路,他们更庆兴没让自己去,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远赴西域吧,陈汤,自古乱世出英雄!

西域,是对我国新疆和中亚等地的总称,因位于甘肃敦煌市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而得名。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

汉宣帝(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将治所设置在新疆的轮台县,由中央王朝直接管理西域三十六国。

主要职责是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陈汤终于得偿所愿,远离了那个乌烟瘴气的朝堂,在西域他是二把手,只要能获得一把手的支持,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陈汤面对西域的现状,缓缓的向一把手甘延寿说出了他的计划:

陈汤:老甘啊,咱们两个守卫西域,可西域现在被郅支单于弄得乱七八糟的,这家伙现在有康居国的支持,又在不断攻打乌孙和大宛等国,还时不时的骚扰安息、月氏、山离乌弋等国,被他这么上蹿下跳一段时间,商路断绝、属国战乱,咱两是脱不了干系的。

甘延寿:这种情况我也知道,这家伙一刻也不消停,还是要想个办法收拾一下。

陈汤:咱们出兵把他给灭了吧,可以用屯田的官兵加上几个属国的兵力,一定可以宰了这小子。他驻扎的地方城墙低矮,拥有的兵器也比较落后,已经弄得天怒人怨的他也没有地方可以逃,这也是咱两建立千秋功业的机会啊。

甘延寿:我觉得可以,按照规定,我要向朝廷请示一下。

陈汤:那还是算了,靠请示打仗,黄花菜都凉了。朝廷的那几个腐儒能有这种见识和眼光,让他们同意,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甘延寿:既然你不同意请示,那这件事就过段时间再说吧。刚好我这段时间身体不舒服,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甘延寿走后,陈汤冷哼一声。

算了?怎么可能,我蛰伏了这么多年,看了多少白眼,遭了多少暗算,千盼万盼等的就是这一天。

你甘大人出身名门,世代公卿,平平安安熬到退休最起码一个侯爷爵位。

我呢?有多少人是看着我的笑话出使西域的,又有多少人在等着我灰溜溜的回去,富贵险中求,建功立业就在现在!

“来人啊!皇上有令,速令各属**队和屯田官兵集结,发兵征讨叛贼。”陈汤直接假传圣旨,下达了动员命令。

等到甘延寿听到消息赶到时,军队已经集结完毕了,刚要阻拦。陈大人怒目圆瞪,手按着剑大声呵斥道:

部队已经集结了,你想坏了大家的事吗?

甘大人默认了,既然木已成舟,那就索性好好渡江,如果让这艘船沉到江里,陈大人的全家就剩一个老母亲了,他甘大人大小老婆一家子要上百条人命呢。

甘延寿想通这一环节后,立马变得光棍了,也积极了。

一方面,立刻和陈汤将汉兵、属国兵四万多人分成六个校(军事单位),安排部署行军路线。另一方面,向皇帝上奏自我弹劾假托皇帝命令,并汇报了出兵的部署情况。

行军途中遇到康居副王率领几千骑兵侵犯赤谷城东部,杀害抢掠了乌孙国王一千多人,抢走很多牛羊和财务,这群家伙胆大包天,抢了乌孙王还不过瘾,又抢了汉军的粮草。

陈汤高兴了,你康居整天和郅支单于勾勾搭搭,正愁没理由教训一下你,瞌睡有人送枕头了,腰里揣着个死耗子还冒充打猎的,兴高采烈的带兵收拾这群不开眼的家伙,将抢掠的百姓换给了乌孙国。

进入康居国境内后,陈汤军队军纪严明,秋毫不犯。

秘密的叫来了康居贵族屠墨,向他宣讲了朝廷政策,大概就是你放心,和你们康居国没关系,我们是来收拾郅支单于,只要你们老实本分,刀就落不到你们头上。

甘延寿、陈汤率军抄小路在距离郅支单于王城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后知后觉的郅支单于才知道汉军来了,立马卷铺盖带着大小老婆出城撒丫子跑了,郅支单于跑了一会儿又突然停了,猛然想起:自己和康居王有仇啊(当然有仇,你杀了人家的女儿、官吏、百姓,还肢解了),不能往他那里跑。其他附近的国家更不能跑了,平时不是被他欺负过的,就是被他勒索过的,现在肯定已经磨好了刀在等他。

郅支单于大喊一声:往回跑。

一群人集体出城锻炼了一圈,又风风火火的跑回了城。

郅支单于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心理,派人问陈汤,你们干嘛来了。

陈汤说皇上听说大单于在这里受了委屈,担心大单于在这里住不习惯,特意让我们接大单于回去享福的,快回去禀报大单于,就说由我们一路护送,绝对可以保证大单于的安全。

使者往返多次进行了沟通。

陈汤为什么还要跟郅支单于废话?

陈汤不是傻子,相反非常的精明,他要的是一击必胜,本来就是假传皇帝的圣旨出兵,脑袋已经快掉到地上了,如果不能一击必胜,就不是一颗脑袋了的事情了,他需要充足的时间调度士兵、熟悉地形、打造攻城的器械,反正就是磨一段时间的嘴皮子,最大的损失就是多喝几口水。

几天后,等使者再来说着我们已经臣服了,过段时间我们自己回去之类的废话的时候,陈汤冷冷的说:你们大单于架子真大,我们来不是磨嘴皮子的,将士们风餐露宿这么久,不可能空手回去,我们没办法交差,要不让他自己来说,要不我们去找他说,你算老几?

郅支单于彻底醒悟了,人家不是来旅游的,也不是来友好交流的,是来要自己命的,他们这一次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自己的脑袋。

立即派骑兵去攻打汉军营地,仅仅一个回合,战败而归。

只有死战了,郅支单于本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一起死的原则,带领大小老婆登上城楼和士兵一起战斗。

激战了一天,郅支单于自己中了一箭,看着老婆们死的死伤的伤,老毛病又犯了,又跑了。

一口气跑到了家里,汉军包围后,被军官杜勋一刀砍了脑袋,汉军找到了使者谷吉带来的文书等,也算间接的为谷吉等人报了仇。

甘延寿、陈汤同时上奏皇帝请求将郅支单于的脑袋挂在旗杆上在西域各国展览一圈,并说出了那句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听着仍让人热血沸腾的话:

明犯强汉着,虽远必诛!

按理说平定边疆、开疆拓土这类的盖世奇功在哪朝哪代都要受到重奖,是妥妥的英雄,这是普遍的认识,也是甘延寿、陈汤的认识。

但执掌朝政的两个人可不这样想,在他们眼里这两人做了多少贡献不重要,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也不重要,找机会收拾了他俩最重要。

这两个掌权者,一个是石显,一个是匡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