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外戚崛起 > 第十二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王氏外戚

外戚崛起 第十二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王氏外戚

作者:大漠蓝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14 21:24:18 来源:882

在王音刚刚接任首辅的时候,王凤的亲弟弟王谭不高兴了,左等右盼,终于等到王凤死了,自认为他能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接任首辅,可偏偏王音横插一足,硬生生的抢走了他的首辅之位,与王音反目成仇,一气之下拒绝接受刘老板提拔的主管城门兵的职位,在家里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其实当初王凤不举荐亲弟弟王谭,举荐从弟王音担任首辅,既是感谢当初王音的冒险泄密,同样也是因为本身与王谭有矛盾,再加上王谭这人既无才能又无心胸,实在不是干首辅的料。

公元前16年,多次起落的陈汤,为王莽干了一件好事,上疏刘老板请求为王莽封侯。

陈汤之所以主动上疏,并不是多正义或者因为其他王氏子弟封侯而王莽家没封侯鸣不平。

因为王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陈汤平时就和王莽关系很好,而且他认为王氏权利滔天,其余子弟多不成气候,只有王莽前途远大,可以卖一份人情。

当然了,这份人情卖的相当划算,后来再次被贬的陈汤之所以能活着回到京城,这份人情功不可没。

见到奏疏的刘老板,感到很为难。

为难的不是王莽封侯的事情,为难的是另外一个人。

因为王莽的名声实在是太好了,已经从黄门郎升任射声校尉,无论在朝廷,还是在学术界都是著名人物,这是一件波澜不惊所有人都赞同的事情。

刘老板想趁这个机会给淳于长也封侯,感谢这家伙在赵飞燕立皇后一事上出的力。

这却是个大麻烦事,这家伙虽然高居九卿之一的卫尉,职位上高了王莽好几级,可实在是不争气,刘老板思前想后痛苦的发现竟然没有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功劳。

这就难办了,封侯这个长期饭票不仅自己可以用,理论上子孙后代可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朝廷上所有人的眼巴巴的瞅着,好几个老头牙齿都掉光了,每次上朝眼巴巴瞅着他的那个眼神,刘老板脑海中始终忘不掉。

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刘老板开动聪明的大脑,充分发扬大无畏的精神,决定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刘老板决定创造一个立功的机会,叫来淳于长仔仔细细的安排了一番。

第二天朝会,宣读王莽封侯的诏书,果然人人对他的德行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候淳于长出列了,开始与刘老板唱起了双簧。

淳于长:皇上,臣有事要奏。

刘老板:说吧。

淳于长:昌陵耗费的太大了,修建了好几年还是没有完工,且多处漏水,再修下去,还要耗费更多的钱财,臣认为不应该再修建了。

在刘老板刚继位的时候,就想着死后的事情了,首先修建了位于咸阳的延陵,修建了10年都没有建成。刘老板又在临潼重新开始修建昌陵,这个昌陵耗费更大,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的土比粮食的价格都贵,预计的三年可以修建完成,几万人日夜不停地修了五年还是还没修完,人员死伤无数,钱财的耗费更是无法计数。

平当(耿直大臣):皇上,昌陵已经耗费了很多的钱财了,修建完全省时省力。

淳于长:昌陵必须要废弃,这个地方修了五年都没有修成,而且现在是四处漏水,风水实在是不好,皇上百年之后怎么能住在这么一个地方。

平当:皇上啊,延陵修建了10年耗费了本身就十分巨大,现在昌陵又修了五年又要废弃,国库实在是负担不起了。

群众纷纷参与,争论不休。

刘老板:朕认为淳于长的建议非常有道理,罢修昌陵不仅是为国家考虑,更是为老百姓考虑,对于我是很忠心的,我决定罢了昌陵,修建皇陵的事情以后再说。

一出双簧唱完收工。

不久,王莽被封为新都侯,提拔为刘老板的骑兵长官(骑都尉),可以随意进出宫门见到刘老板,父亲王曼被追封为新都哀侯,淳于长被封为关内侯。

受封后的王莽激动不已,要知道他们家等这一刻等了整整近30年,这一刻弥足珍贵,这个侯位和其他的王氏外戚不一样,不是靠姑母王政君得来的,更多的是靠自己不断学习,积累声望换来的。

回忆起20多年前王氏五侯再次封侯的盛况,王氏一族成为风头最盛的外戚世家,然而快乐幸福是别人的,他和母亲只能是站在角落的看客,只能落魄的回到寡母、寡嫂和小侄子的破败家庭。

王莽今天终于扬眉吐气,成为了侯爷。

当然了,这对于他来说仅仅是个开始。

这时候的王莽不敢有太大的奢望,只想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心尽职的干好自己的工作,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

刘老板这下高兴了,兴奋的手舞足蹈,想立谁为皇后就立谁为皇后,想给谁封侯就给谁封侯,还能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事实证明,还真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这几年间,张放仗着刘老板的宠爱,权势越来越大,肆无忌惮的修建府邸,不仅自己违法犯罪,家仆更是强抢妇女,无恶不作。

更主要的是,随着张放权利的膨胀,王氏外戚的权利受到了威胁,这引起了王氏外戚的不满,他们不允许任何一个潜在威胁的存在,决定打掉这个潜在的威胁。

王音联合丞相薛宣联名向刘老板上奏。

薛宣,字赣君,山东省郯城县人。精通律法,历任宛句县令,长安令、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为官公正严明,屡次向刘老板进献有益的建议被采纳,张禹辞职后接替张禹成为了丞相。

张放的犯罪材料不用搜集也是一大堆,诸如家里藏着罪犯,武力抗拒执法人员,大庭广众之下强抢民女,带兵攻击国家行政机关,家人仗势杀人抢妻之类的材料一大堆。

志得意满的刘老板压根把王音和薛宣的上奏没当回事,随便看了几眼就丢进了废纸堆。

开什么玩笑?处罚张放,怎么可能,又怎么舍得。

陪伴自己这么久的好弟弟出发了,谁还带着他玩,谁还陪着他玩,压根不可能。

等了刘老板很久都没消息的王音坐不住了,起身去找了身后的大佬。

第二天,王政君传话刘老板,张放目无法纪,尽快处置。

这下刘老板没办法了,怼天怼地也不敢怼王政君,真的要处罚张放又舍不得,将张放好好的安抚了一番。

就是安抚的方式有点特别,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场。

刘老板任命张放为北地郡都尉(甘肃庆阳市环县马岭镇),送别的二人又抱头痛哭了一场,过了几个月,刘老板实在是无法抵挡对张放的思念之情,又把他给召回来陪在了身边。

王政君肺都快气炸了,这是人,又不是你的魂魄,没了他你就活不了了,说了好几遍也不听,把刘老板狠狠的骂了一顿,责令刘老板马上下令让张放返回封地。

刘老板实在舍不得,又没办法违抗王政君的命令,再次改任张放为天水属国都尉,只为了能够距离自己路途近一点,以后再找机会相见,送别的时候二人又是一场抱头痛哭的戏码。

以后的时间二人书信往来从没有间断,述说相思之情。

离开了张放的刘老板颇有点浪子回头的意思,除了还是一如既往的去找赵飞燕和赵合德以外,出宫厮混的也不去了(彻底痴迷赵家姐妹,具体原因后面会提到),重新开始学习起了儒家经典,诗词歌赋,还时不时的关心一点国家大事,转变之快让大家一时间还有点不适应。

【祸从口出】

大家看到陈汤的奏书如此厉害,都请求陈汤办事,王政君同母异父的弟弟苟参在水衡都尉的任上富的流油,死了以后妻子带着儿子苟伋找到了陈汤,希望陈汤上奏刘老板为苟伋封侯,陈汤很高兴的答应了,收了苟伋五十斤黄金,不过这件事最后没有办成。

一个地方官员也动了歪心眼,多次送重金给陈汤,请求陈汤将他调入京城,陈汤也是拿钱就办事,多方活动,将他调入了少府。

这个地方官就是咱们的老熟人,南阳郡守陈咸。

陈汤也看到自己的奏书如此有效,继续拿钱办事。弘农太守张匡贪污了一百多万钱,被告发了,找到陈汤进行疏通。

这个张匡就是当初作为王凤的先锋,合谋陷害外戚王商的那个,这哥们王凤活着时候还能依靠王凤,看着王凤不行了,立马走了淳于长的路子,外放弘农太守搂钱去了。

由于搂钱搂的太狠了,被抓进了监狱,陈汤收了这家伙两百万钱,帮忙进行疏通。

陈汤这家伙不仅收钱,还管不住嘴,喜欢过嘴瘾,喜欢胡说八道,终于说出了祸事。

当初修建昌陵的时候,陈汤和修建昌陵的工程师解万年关系很好,二人都认为有利可图,解万年向刘老板保证三年就可以修完。

陈汤这家伙更有房地产投资的眼光,向刘老板建议迁移人口到昌陵修建居民点,刘老板同意后,这家伙立马把自己的家迁过去了,开始买房置地。

修建几年的昌陵又被刘老板给叫停了。

大家都不知所措的时候,陈汤到处说,没事的,没事的,肯定还会继续修建的。

后来一段时间东莱郡冬天出现了黑龙(具体真假不知道,就是传言),有人就问陈汤原因。

这家伙嘴上没有把门的,信口开河说是因为刘老板几次跑出宫去玩都不是时候,所以龙也就出现的不是时候。

公元前15年,辅政的王音去世。

由于王谭已经死亡,则由王凤的三弟王商接任辅政大臣。

当然了,无论怎么转都在王氏外戚家里转。

本来就和陈汤有矛盾的王商准备收拾陈汤。

王商将陈汤乱说昌陵迁移人口,将天象异常归因于刘老板乱跑乱逛的事情说给了刘老板,刘老板因为陈汤斩杀郅支单于的功劳,从轻发落,免为了老百姓,发配到了敦煌。

连同陈汤一起被发配的还有昌陵的工程师解万年,两个投机之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如愿以偿的陈咸做了少府(九卿之一),负责管理皇室财政和宫廷手工业制造。

这家伙估计是给陈汤送钱送心疼了,一门心思想回本,当然本身也爱财,又开始玩他的那一套把戏。

对自己的下属官员和宦官都严格盘查,奏报定罪,弄得大家都非常惧怕陈咸。又大肆贪污,将检查出来的下属私藏财物全部搬回了自己家。

回本了的陈大人又打起了小算盘,盯上了御史大夫的职位,想当初陈大人最初罢官时已经担任了御史大夫的二把手御史中丞,所以他这次志在必得,没想到被京兆尹翟方进半路杀出,抢夺了御史大夫的职位。

不甘心的陈大人准备找机会干掉翟方进,在他看来,凭借自己多年摸爬滚打的斗争经验,干掉这个说话慢吞吞,走三步路还没别人一步走的远的闷葫芦实在是手拿把攥,仅仅需要一个机会就行了,连第二招都不用出。

陈大人这次看走眼了,这几年追求快乐生活和多次整治下属的成功经历,让他放松了对对手的警惕。

知己知彼这句至理名言被陈大人丢到了一边,在他看来这个对手实在是不值一提,他干御史中丞的时候,这个闷葫芦还不知道蜷缩在哪个角落里学《春秋》。

在这里陈大人弄错了几件事。

第一件是他这几年整治的都是下属,这些人本来就是听命于他的,基本不敢也没有能力反抗,而翟方进不是他的下属,是地位相等的同事。

第二件是他这几年的遇到的下属水平都不高,都是些办事员、抓强盗、管仓库、普通太监之类的角色,文化水平有限。而翟方进是真正的儒生出身,当时《春秋》的领军人物,绝顶有没有不知道,但聪明是一定的。

第三件是他自认为丰富的斗争经验,在这个家伙面前实在不够看,他真应该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闷葫芦的履历,这个家伙政治斗争厉害至极,王凤在他面前都是小学生。

既然陈大人自己不看这个闷葫芦的履历,咱们替他翻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