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89章 难能可贵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89章 难能可贵

作者:李一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9 04:36:45 来源:882

第89章难能可贵

总是有人愿意第一个吃桃子的。

见傅嘏起身行礼,郑称朗声说道:「士子需先报出自己姓名丶出身以及年龄。」

傅嘏面无惧色,拱手说道:「学生傅嘏,出身于北地郡,时年十七。」

傅嘏,就是之前和荀粲辩论的那名『神童』嘛!曹睿听中书令孙资说过的。

曹睿微微抬手,以示听到了傅嘏之言。郑称见状说道:「有何问题欲请示陛下?」

傅嘏虽说也有些紧张,但心里素质是肉眼可见的良好,调整了一瞬便开口问道:「学生请问陛下,今年乃是黄初七年,按惯例明年即将更改年号。不知陛下愿选定什麽年号,且对国家有何期许呢?」

曹睿听闻傅嘏之言笑了一下。真不愧有『神童』之名,问了这麽一个取巧的问题。

新帝即位,改元是肯定要改的。年号之意,自然也会选个吉祥吉利的。傅嘏这样的一个问题,不仅没有涉及什麽实质性的国家大政丶还能活跃场内的气氛,算得上有几分急智了。

司马师见皇帝对傅嘏笑着点头,不由得心中暗自懊悔。询问年号,这种问题不仅安全更能顺应陛下心意,自己怎麽就没能想到呢?反倒被傅嘏抢了先!

曹睿笑着说道:「年号一事,上月朕就与三公和诸位大儒议定了。如今已是十二月,改元在即,朕就提前在这与诸位士子公示。郑博士,此事卿亦参与,由你来说吧。」

皇帝来太学问政,郑称身为太学的负责人,自然不希望有太学生提出什麽冒犯的问题。傅嘏此问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郑称对此也颇为满意。

郑称捋须说道:「经三公与大儒们议定,报与陛下批准,将于元月元日改元为『太和』。」

「『太和』二字,乃是取于《易》的乾卦。」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郑称看向傅嘏说道:「傅嘏,你可知此卦彖传的含义?」

《易》乃五经之一,乾卦又是周易六十四卦之首。身为『神童』的傅嘏,又岂能不知呢?

傅嘏思索片刻,随即说道:「在下以为此句之意,乃是万物运行皆需顺应天意。陛下身为天子统御万方,臣民顺应天理各司其职,从而国之上下调谐顺和。」

「在下以为,这就是『太和』二字之意。」

曹睿点了点头:「改元乃是国之大事,朕欲使天下和谐,傅嘏此言正是朕的本意。」

台下坐着的学生们纷纷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傅嘏。傅嘏自是出身名门丶又位于甲阶之列,但能问出此等问题并对答如流,这种本事并非一般太学生能有的。

想必傅嘏此后定是有了前途。

郑称轻咳一声,示意傅嘏坐下。傅嘏躬身行了一礼,坐下之后颇为淡定,只是头却仰的更高了些。

郑称继续朗声说道:「第一个问题已经结束,下面到第二个问题了。」

还未等郑称说完,一名士子就急忙举手站起,并且向皇帝行礼。

曹睿站在台上自然是微笑示人,但郑称此时却微微面露不悦。

郑称说道:「急躁什麽?先报出自己姓名丶出身以及年龄。」

学子躬身向皇帝行礼后说道:「学生韩林,京兆出身,今年二十一岁。」

郑称点了点头:「韩林,你有何问题欲请示陛下?」

韩林被郑称一盯,本就心内慌张,此时更是说话都有些抖了:「学生……学生想问陛下,除了经学之外,陛下是否喜爱文章?」

显然,韩林此问的水平比傅嘏明显低了一阶。韩林应该是想如傅嘏一般取巧,但是却把握错了时机。

一共就只有三个向皇帝提问的机会,有第一个问题暖场就够了,第二个问题还继续暖场?

这就是有些不识时务了。

不过既然是问政于太学,曹睿早就做好了太学生问题稚嫩甚至不得体的准备。韩林此问虽然不涉及实际,但好歹也是与文化相关的。

曹睿此时没有让郑称说话,反倒是自己主动回答了起来。

曹睿在讲台上高声说道:「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两汉四百年以来,士人所谓的着书立作往往是给儒家经典批注作解,对于写作文章一事,反倒是不怎麽看重。

若如曹睿刚才所说,显然是署文作句,提高到了『国之大业』丶『不朽盛事』一般的高度,这是两汉之人从来未提及过的。

见众人纷纷倾听,连一旁站立的郑称和高堂隆两位博士,以及刘晔丶黄权两位侍中都纷纷露出思索的表情,曹睿笑了一下继续说道。

「此言并不是朕说的,乃是先帝于《典论》一书中所提及到的。但朕之意,与先帝并无分别。」

「朕以为,若能着书立作丶写出有足够才智的文章,就要思考深远丶料远若近丶有的放矢。一篇好的文章,对于文学和教化的作用不会比一名大儒更少。」

韩林见皇帝解答了问题,连忙行礼拜谢。

但曹睿想了一想,看向高堂隆继续说道:「高堂博士,既然提到文章,朕以为可以将先帝的《典论》一文刻于石上,藏于太学之中,以示朕尊崇文学之意。」

高堂隆拱手行礼:「陛下于文章之言,是臣之前从未听过的论断,令臣耳目一新。臣未读过《典论》,还请陛下赐臣抄本,臣这就命人刻印。」

曹睿笑着说道:「这是先帝的文章,估计只有朕读过了。刘侍中,你与高堂博士一同办理此事。」

刘晔拱手应允。

郑称示意韩林坐下。韩林位于乙阶的学子之中,马上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了,郑称不想最后一个问题依旧不痛不痒,于是看向了甲阶的学子那边。

夏侯玄见郑称看向这边,面带微笑的与郑称对视,接着举起了手。

是夏侯太初。

若说傅嘏只是因为聪慧被人羡慕,那麽夏侯玄就是全方面的让人仰视了。

夏侯玄起身站定,向立于讲台上的皇帝行礼。

曹睿自然是认识夏侯玄的,直接问道:「太初,你有何问?」

众人见夏侯玄与皇帝交谈的轻松之意,心中都有几分羡慕。但这是能羡慕来的吗?可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姓曹或者姓夏侯的爹。

夏侯玄和前面两位学子一样,躬身行了一礼之后说道:「关于九品中正制度,臣有一问。」

和前面两名太学生不同,夏侯玄身上是挂着一个散骑侍郎的衔的,只不过不用如锺毓一般值班罢了,因此可以称臣。

曹睿点了点头,终于有人问到涉及国家大政的话题了:「太初说吧。」

夏侯玄拱手说道:「臣在洛阳见到许多官员士子,虽说士子热心于官职前程乃人之常情,但现今的制度,却让面临选官的士子们颇为困惑。」

「若从惯例来讲,在前汉及现在皆行察举之制,由州刺史举茂才丶郡国太守举孝廉,茂才和孝廉入洛阳后,在三署考课评定后充任郎官,再由吏部论其前程。」

见曹睿认真在听,夏侯玄继续说道:「以臣之见,察举之制乃是依靠于州郡清议,而州郡清议的重点在于经学和孝行。在九品中正制度之下,原本由州郡清议的评定,改为郡国中正进行评定。」

「臣以为由郡国中正评定士子,虽然可以避免所谓的『名士』干预察举,但也造成了其他问题。」

听着夏侯玄的发言,一旁的郑称不由自主的又皱起了眉头。既怕学生问的差,又怕学生问的刁钻。不过夏侯玄乃是皇帝亲族,郑称一时之间不知道是否应该打断。

夏侯玄说道:「臣以为此事有三个不妥之处。」

「其一,仅有察举制度之时,若郡中太守所举孝廉丶州中刺史所举茂才有不妥之处,太守及刺史是要被朝廷问责的。但如今各郡中正评定士子,若评定正确则是为国选材,若评定错误则无人指责。」

「其二,察举制度本是由郡中丶州中主动选取。若是士子没有被选中,也并无其他言语可说。但如今中正评定,若是评定错误,则士子此生再难翻身。」

「其三,近年以来,中正评定给士人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臣观察,已经影响了吏部选官。臣担心若长久下去,恐怕中正制度会与吏部争权。」

「以上就是臣的问题了,还望陛下解答。」

夏侯玄的问题与傅嘏和韩林的有本质上的不同,乃是讨论『九品中正制』这一根本的人才制度。

曹睿站在台上,夏侯玄的每词每句曹睿都听了进去。

其实夏侯玄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其一,若太守举孝廉,孝廉被朝廷发现其人不行,太守是要担责的。但中正评定士子则无人考核,全靠中正的责任心,这会出大问题的。

其二,目前的中正制对每个士子只评定一次,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其三,中正在逐渐侵袭尚书台吏部曹的权责。

曹睿位居高位,什麽制度有什麽问题,在曹睿的角度是不言而喻的,九品中正制度自然也有缺点。

曹睿如今行事的重点,并不是将每个制度都马上去大刀阔斧的改革完备,而是在保证曹魏朝廷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再逐渐做出变革。

让曹睿感慨的,其实并不是夏侯玄提出问题的尖锐。而是夏侯玄这个人能提出这等问题。

身为夏侯氏之人,又居于洛阳才华如此出众,自然是不用担心自身前途命运的。但是夏侯玄却能发此同理心,替天下的士人学子向皇帝提出这般的问题。

在曹氏与夏侯氏中,竟有如此之人吗?实在难能可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