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07章 寿春南郊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07章 寿春南郊

作者:李一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9 04:36:45 来源:882

第107章寿春南郊

孙鲁班所问的话颇为直接,但往往越是直接的话,就越是让人难以回答。

孙权沉默片刻:「除了陆伯言,现在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为父擅长为君,但不擅长为帅。十万之众若择一人以托付,除了陆伯言,孤确实没有其他选择了。」

孙鲁班似乎不依不饶的追问道:「若现在没有,那将来何时会有呢?」

孙权沉思片刻说道:「未来也许会有吧。以现在诸将观之,朱然丶朱桓丶全琮三人似乎都可以培养。」

孙权此时脑海里又浮现了当日在武昌城的城头之上,全琮第一个跪地向自己称『至尊』的场景。

全琮……

想到这里,孙权颇为意动的看向坐于自己面前的女儿孙鲁班。

大虎数年前丧了夫婿,全琮的妻子去年也殁了。莫非,二人能成一桩姻缘?

虽然这话说起来有些尴尬,但孙权毕竟为人父亲,该讲还是要讲的。

孙权轻咳了一声说道:「大虎,全琮此人去年殁了妻子。他年龄尚且不到四十,而且仪表甚伟丶文武兼资,在为父这里任绥南将军。」

「大虎,若父王有意撮合,你意下如何?」

孙鲁班虽然年仅二十三岁,但早就嫁过一次丶甚至还守了寡,早就不是未经人事的小姑娘了。

寡居家中三四年,期间种种寂寞能与谁说?再嫁之事,孙鲁班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婚姻乃是父母之命丶自己母亲步练师又是个没主意的,这句话终究还是要父亲吴王孙权来说才行。

全琮虽然要大十馀岁,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孙鲁班字大虎,从小就不是懦弱畏惧的性格。见父亲松了口,随即说道:「虽然父亲说了,但女儿也要当面看看才行。若合我心意则可,若不合我心意,女儿才不愿意就这样随便嫁了。」

孙权笑着摇头说道:「全琮刚刚离开武昌数日,为父在此之前也是数年没见过他了。大虎想见一次全琮,并不容易啊。」

孙鲁班眼睛转了一圈后问道:「全琮不是和父王一同前往皖口吗?」

见父亲盯着自己,孙鲁班继续说道:「多年以来父亲出征,从来没带过女儿一起。这次不如带上我一起。」

眼看孙权就要摇头,孙鲁班赶忙补上一句:「女儿就住在楼船上好了,定不会给父王添乱的。」

孙权此时已经醉了,不知不觉的顺着孙鲁班的话想去。若住在楼船上,想必也不会有什麽危险?

孙权随即点了点头。

见父亲应承下来,孙鲁班笑的愈发开心了起来。

……

魏,寿春。

在曹睿到达寿春的第二日,辅国将军刘若和兖州刺史王昶,被曹休派出去修筑营寨和整修道路。

而从二十六日到元日之前,曹休和他的大司马府属员一起,紧急的对后到寿春丶还没来的及检查的各军进行点验。

侍中刘晔和黄权二人也被曹睿派了出去,跟着曹休的长史冯平一同检查起了各军备战的情况。

刘晔久随军旅,无论是判断形势还是看人看事,刘晔的眼光可谓毒辣之极。而黄权在入曹魏之前更是领兵多年,加之黄权是宫中内臣,与各将领丶各军全然没有半点纠葛联系,以黄权作为评判,应该可以称得上是公允。

刘晔和黄权去各军营中探访,而辛毗和陈矫二人则是去替皇帝视察后勤丶粮草及军械等物去了。

辛毗陈矫二人刚刚接到任务的时候,皇帝还特意嘱咐了他们,要注意留意药材的储备。而且一定要告知各军负责行军后勤的书记丶参军等人,在行军扎营途中,要尽可能的保持水源的洁净丶严禁军士污染水源,甚至上升到了军法和杀头的程度。

哪个年代的人都不是傻子,什麽水源与厕所分开这种最基本的事情,只要是个人类就都会无师自通。淮南河流众多,从河水溪流中取到流水也不是太难,只需注意水源不被污染即可。

至于说什麽饮用烧开的水……这是异想天开了。给十几万人烧水,哪有这个时间丶炊具和燃料呢?恐怕即使真的是皇帝下令,下面的军士渴的时候该喝生水还是会喝。

暂时无解。

四名侍中都下场去忙了,曹睿这个皇帝也没闲着。曹睿在寿春城中这个小的可怜的行宫里,一边和司马懿一同处理从洛阳送过来的政务,另一边则是梳理汇聚各种消息。

司马懿和他的司空府吏员们,基本被曹睿拿来当参谋部用了。

若一定要总结一下曹睿这几天做的事情,可以用后勤调配丶粮草安排丶行军次序丶兵力布置这四个词来概括。

这不仅是一次南征,还是一次专属于曹睿自己的军事素养补习班。

皇帝这个职业,下限极低,上限极高。所想有所作为,这个皇帝还是不好当的,尤其是一个带兵的皇帝。

由于武帝曹操和文帝曹丕两人多年来带兵亲征的传统,曹睿登基不久也能亲自统军出征。四方军将和文武官员,听闻皇帝亲自率中军南巡,也只是感叹一下罢了,并不会多想。

乱世有乱世的传统,这也是一种另类的制度『优势』。不像很多汉朝皇帝一般,从小长在宫里丶即位后也待在宫里,半辈子出不了一次洛阳城。

曹睿先前从洛阳到寿春路上花了十五日。五千馀骑以每日八十里的速度行进,其实还是颇为富馀的。昔日夏侯渊就以行军速度快在曹军中知名,甚至军中还流传『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话语。

因此曹睿在适应了长时间骑马之后,还和曹洪丶许褚两位军中宿将,学习了扎营丶哨探丶行军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曹睿还饶有兴致的学习了几个骑兵阵法,甚至还亲自领了五百骑试着冲锋。

当然,曹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这个时期的骑兵还没有马镫。临时准备也不现实,只能待此战结束之后班师回朝,再下令大规模的在骑兵之中推广了。

直到元日的前一天,寿春各军中的事务都已经处理完毕,只等元日改元祭天之后,便可出征。

此次是南征,因而在寿春城南丶高约三丈的祭台已经搭好。当然,祭台是元日祭天时才能用到的。

而在祭台的下方,有一个更矮一些丶高度约为一丈,却被分为三层的小台子。此时的皇帝仪仗,就布置在这个一丈高的台子之上。

汉魏时期礼制极多,若将汉朝四百年的礼制典章翻出来丶再加之《礼记》这本大部头,各色礼制让人记也记不清楚。但无论朝廷也好丶士人也罢,大家都是从建安时期的乱世里走过来的,礼制什麽的自然要向后靠一靠。

虽然话这麽说,但若要找些礼制出来遵行,也的确是能找出来的,就比如今日在寿春城南的此地,将要举行的正是一个简化版的大射礼。

所谓大射礼,自然是和『射』字丶和射箭有关。射乃是君子六艺之一,按照礼记的说法,射箭乃是一个可以非常考验君子德行的行为。

与后世现代的体育竞赛不同,射礼不仅仅是一种射箭比赛,更是一种在礼制的约束下,众人用合乎礼法丶确立尊卑的形式射箭的礼仪活动。

简而言之,射礼二字之中,比起射箭的『射』,『礼』这个字所占的比重反而要更多些。

丈余高的台子前面空出了一片大场地,寿春城里两千石及以上的将领丶文官等等,悉数都在此地列队站好。一阵冬日的风吹过,将场地四周的旌旗吹得猎猎作响。

武卫营的两千骑士将场地团团围住。骑兵们在场地周边列队,虽然没有人说话嘈杂,但还是时不时的会传来战马的叫声和细碎的蹄声。

众人等了片刻之后,皇帝的仪仗才缓缓从寿春城的南门出来。此时的曹睿穿着朝服,缓缓的沿着阶梯走到台上坐下,这是曹睿第二次在寿春的将领官员前面露面了。

今日负责大射礼的礼官,正是大司马曹休。若平日在朝中,并不用曹休这麽高职位的官员来引导礼节。但此地是寿春丶是大司马曹休的主场。加之大射礼是明尊卑丶定次序的礼制,因而曹休就当仁不让了。

曹睿从台上向下看去,场地内列队站好的两千石官员,大约有六丶七十位之多。

这个数字看起来多,但实际上一点都不夸张。

中军五万人的兵员总数,其中负责实际领兵的校尉丶中郎将丶裨将军丶偏将军都是两千石,这就有近三十人了。

比如越骑校尉毌丘俭所在的五校尉营,一共四千人的骑兵定额,就有五个两千石的校尉,每个校尉平均统兵不到八百骑。加上文钦这个五营校督,四千人的五校尉营中,就有六位两千石了。

中军常驻洛阳城内,离权力中枢更近丶高官的密度也就更高。中军除了五校尉营之外,基本上每两千丶三千兵力,就有一名两千石。

和中军相比,外军和地方州郡兵的高官密度就低上许多了,基本都是每四丶五千兵力中才有一个两千石。甚至如派去修路的兖州刺史王昶丶在无强口修营寨的豫州刺史贾逵,按照朝廷制度才只是六百石的官员。

当然,这些刺史的政治地位是远远高于普通的两千石太守的。而这些以轻抑重的官职花头,都来自汉朝四百年下来的层层补丁。

简而言之,今日在寿春南郊,皇帝就是要通过这一场大射礼,来熟悉这些两千石的文武官员,从而为明日开始的出征做好准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