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4章 合作队和移民

崇祯重振大明 第4章 合作队和移民

作者:凤凰北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8 04:31:29 来源:882

皇帝的一道命令,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远在东宁的李三水,就提前接到了宋应的召唤,要提前去陕西开展移民。

他在左思右想后,最终在妻子的支持下,放弃了正在署理的都保长一职,选择继续去移民――

毕竟他擅长的就是当保长,这些日子担任都保长管理一千户,让他觉得力不从心。

相比只管理一百户的保长来说,都保长的工作更加繁杂,除了要管好麾下一千户,还有财务、军事等责任。

李三水一个底层军户,哪受过这类教育?

他之所以能够当好保长,靠的全是用心。

到了都保长这个位置上,那就忙不过来了。

所以,在接到宋应的来信后,他放弃了都保长一职,用其中的调令,求得上官同意。

东宁中卫的军官,对李三水的辞职还是非常可惜的。

李三水自觉担任都保长不称职,但是在东宁中卫的高层看来,他已经干得很可以。

至少他那一都没有什么破事,李三水也没有仗着权势欺男霸女等行为。而且在垦荒时以身作则,在当地汉民的指导下学会了种植水稻,带动了麾下的不少人。

所以他们劝说了李三水一阵,直到发现李三水态度坚决,才批了他的调令。

好在让人欣慰的是,东宁卫的春耕已经完成,最艰难的垦荒也已过去。

接任的都保长只要能力不是太差,就能做好这些事。

李三水离职之后,东宁中卫的军官,很快任命了新的都保长。并且按照东宁府的要求,对署理都保长的人选进行更换,合格的转为实任,不合格的任命其他人。

在都和保的治理上,也发生了变化。成立了民兵队不说,还尝试建立垦荒队、种植队、收割队等合作队。

民兵队要负责保卫工作,主要从退役军士和军民户中挑选,平时兵农合一,防备土人进犯。

种植队和收割队则是把拥有的耕牛、铁器等生产工具集中起来,在农忙时一起劳作,提高工作效率。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涿鹿区那边发现,为军士军户重新分地后,很多家庭变成了一两人的小户,出丁服役之后就没法耕种田地。

所以一些有威望的军士,就和其他家庭联合起来,在农忙时相互帮助。

这种做法的效果不错,涿鹿守备区护军都尉陈仁锡发现后,建议在其它卫所实行。

朱由检对此也很赞赏,仿照后世的合作社制定相关政策,让刘宗周整理之后,在顺天府和东宁府的卫所试行。

李三水也是听说了这件事,下定了辞去都保长的决心。

因为他这是外出任官,符合合作队的帮扶政策。遇到农忙的时候,不至于家里的田地照顾不过来。

至于因此要出一些粮,李三水是不太在乎了。因为他有八百零一亩土地,即使只开垦出来两百亩、第一年开荒的收成也不可能很好,他收获的粮食却仍不是小数,而且在垦荒前五年还不用纳税。

所以李三水现在,可谓自信了很多,渐渐有了世袭军士的样子。

在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之后,李三水带着上次被赏赐的军大衣,准备踏上行程。

不过在临行前,他又遇到了一件事,让他的行程不得不向后拖延。

那就是他的妻子杨大妮,身体有些不舒服。

李三水紧张地去城隍庙找懂医术的道士看了一下,才得知一件喜事――

他的妻子已经怀有身孕。

这让他喜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又有些不敢离去了。

因为他家里就他和妻子两个人,他在离开之后,平时的除草、施肥等工作,都需要人看着。

如今妻子怀孕,让他怎么放心?

但是杨大妮却很有主见,认为自己刚怀孕没多久没有事,还有个弟弟能帮忙。

李三水如今连都保长的职务都辞了,再不去移民像什么话?

所以她催着李三水出发,把他送上了船只。

李三水虽然还担心,却只能怀着喜悦和担忧,踏上了北去的船只。

――

陕北,奉命去陕西查看情况的行人司行人马懋才,看到家乡饿殍满地的情况。怀着沉痛的心情,将见闻写入奏疏。

也正是他的《备陈灾变疏》,让延绥官员不敢隐瞒。在刚刚开春的当下,就请求开始移民――

实在是延绥的粮食已经耗尽了,再拖延下去连卫所的口粮都无法保证,只能尽快移民。

马懋才也正是知道这种情况,再加上他的家乡安塞县,因为编成卫所活下了不少人。所以他没有苛责延绥官员,甚至在奏疏中说了一些好话,褒扬了一些做得好的官吏。

不过家乡的情况,也让他心急如焚。所以在朝廷的批复用飞鸽传书传回后,他当即作为特使留在延绥护军府,帮助组织移民。

作为延绥一带为数不多的进士,马懋才在本地还是很有名气的。

天启五年考上进士的他,如今是朝廷行人司正八品行人,磨勘法确定的散官级别是从六品。

他写奏疏向朝廷请求救灾的事情传出后,很多延绥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对他极为感激。

也因为此,在他号召延绥百姓移民后,很多原本不愿离乡的人、或者对编入卫所怀有疑虑的人,都响应了他的号召,主动听从官府的安排移民。

甚至移民的人越来越多,负责移民的官员都有些安排不过来。

见到这种情况,马懋才又写了一封奏疏,请求允许招秀才和武秀才为官,让他们参与移民。

这份奏疏,并没有送到朝廷。因为马懋才从朱童蒙那里得知,陕西布政司吏政厅,就有资格任命低品级官员和吏员。

所以奏疏就变成了延绥护军使朱童蒙和他联名的呈文,呈送给三遍总督府和陕西布政司。

杨文岳看到之后,觉得这是个解决官吏不足的好办法。现在的陕西因为大部份地方实行军管,可谓处处缺人。

他拿着这份呈文和孙传庭、沈自彰等人商议,这些人也都很赞同。

不过孙传庭考虑得更多一些,要求秀才必须从军才能直接授官,否则就只能授予吏员:

“若不做出限制,恐怕各地秀才,会来陕西冒籍。”

“天下生员数十万,如何安排过来?”

“再说除了关中和汉中外,陕西都在军管。”

“要求他们从军,也是理所应当。”

“陛下在京城中,就曾号召秀才从军,还招了很多大学生担任见习指导员。”

根据这个理由,孙传庭成功说服了杨文岳等人,并且把这个决定转为陕西戡乱救灾委员会的决议。

陕西的文武秀才,也因此多了个当官的机会,那就是加入军中做军官。

如果是在江南等地,估计是没有多少秀才愿意的,因为从九品的军官根本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但是陕西这边能考上进士的文人实在是少,再加上连年发生大灾,很多人也没有条件学习。

所以这个命令下达后,得到很多秀才响应。

吏政厅把他们派到延绥等地,充实当地官吏。

而且很多人被授予护军府军官的身份,在家乡负责移民。

他们在当地大多有些名望,陕西的移民工作,因此更加顺利。

尤其是李三水等本地人回乡、向他们宣扬了东宁的景象后,不用护军府再费力去抓,就有很多流民主动请求迁徙――

实在是李三水说得太过诱人了,他们根本没想过,能分几十亩、几百亩的水浇地。

所以陕北的移民,这次很是踊跃。

甚至传到关中后,关中也有一些活不下去的灾民,想要迁徙海外。

他们同样有门路,因为秦王开藩,正在招揽移民。

孙传庭、朱童蒙等人,对此很是欣慰,觉得皇帝下达的移民数额,今年能够完成。

他们也开始秘密执行皇帝的指示,把异族和信仰佛道之外宗教的人,优先迁移出去――

避免陕西的人口比例失调,发生不测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