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389章 专门委员会

崇祯重振大明 第389章 专门委员会

作者:凤凰北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8 04:31:29 来源:882

心中有了想法,韩却没有私下让东林党行动,也没有私下和交好东林党的袁可立商议。

毕竟他是打着“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的旗号,才重新得到皇帝信任,得以入阁任职。

这种权力分配的事情,他即使心中有想法,也只能让皇帝裁决。

所以,韩在一次处理陕西灾情的常参会议后,当着群臣的面,请求道:

“臣奉陛下之命,担任逆案审判委员会主任。”

“戡乱救灾委员会职责更大,请陛下任命大臣,担负主要责任。”

这番话语说出,文华殿中的群臣,全都静了一下。

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不任命主任的原因,是这个职位不好任命。

黄立极作为首辅,放在以前的朝代就是礼绝百僚的丞相,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当副手的,除非上级是皇帝和太子、或者挂名的勋贵。

但是黄立极的能力和威望不够,在戡乱救灾委员会中的作用是为袁可立站台。把袁可立的决定以首辅名义写成票拟,经过批红之后,形成旨意发出去。

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朝堂上下早已默认了这个格局。如今韩突然在这上面发言,所有人都知道他在搞事。

冷冷地瞥了韩一眼,黄立极早就知道这个东林领袖之一,进入内阁后不会那么安分。如今对方拿这件事情着手,他在思索之后,低眉顺眼地道:

“陛下,臣在内阁事务繁多,实在无力承担更多重任。”

“请陛下允许臣卸任戡乱救灾委员会的委员,由袁尚书担任主任。”

“委员会的票拟,由徐学士秉笔。”

主动请求退出,把写票拟的事情,交给了前段时间被皇帝任命为委员的徐光启。

这样一来,袁可立以弼政大臣的身份担任主任,就能名正言顺。

但是韩的招数,岂是那么好接?

在说出请辞的话语后,黄立极见皇帝久久没有回应,袁可立也站着不动,没有发出一言。

这才感觉到坏了,他刚才有些失算:

因为皇帝不任命袁可立,并非是顾忌他的面子。还因为袁可立作为兵部尚书,不适合担任主任。

毕竟兵部尚书说起来也算武职,袁可立发出的命令,不一定能让文官接受。

而且掌握兵权的袁可立,权力也不能太大,让皇帝感到不安。

这才是皇帝让袁可立实际主持戡乱救灾委员会,却没有任命他为主任的原因。

黄立极又经过一番思索后,这才完全想明白。

这让他恨得牙痒痒,暗叹韩利害:

此人对皇帝心思的把握,已经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自己一不小心,就遭了他的算计。

坐在御座上的朱由检,看到这短短的交锋,已经发现在权术手段的运用上,韩高于黄立极。

也难怪这个人想当首辅,没有把黄立极等人放在眼里。

不过他留着黄立极,是因为这个人顺从。能力什么的,并不放在首位。

所以他看着挑事的韩,说道:

“韩学士提出这问题,想必已有答案了。”

“不如直接道出,众卿一起参详!”

韩听闻此言,知道是真正的考验。压过黄立极什么的,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事。毕竟他担任首辅的时候,黄立极连大学士都不是。

他成为首辅的阻碍,其实是在皇帝。只有皇帝觉得他能当首辅,他以后才能接任。

所以,韩这次入阁,打着“以威福还主上”的名号,同样选择顺从。并且要展现能力,让皇帝觉得他更好用。

他提出来问题,自然想好了解决方法,以免皇帝觉得他只会挑事、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皇帝的询问,韩道:

“臣自担任逆案审判委员会主任以来,觉得委员会之设甚好。可以让多个衙门合作,处理紧要之事。”

“但是委员会如何设置,亟需制度规范。”

“臣以为所有的委员会,当有大学士在其中,负责秉笔票拟。”

“再有相关的尚书、侍郎等大臣加入,一同商议事务。”

这是对委员会制度的肯定,朱由检点头赞许。

委员会这个名字,源自于他在后世见到的各种专门委员会。但是在这个时代如何设置,他却并没有多少头绪。

只是觉得委员会的设置很有必要,方便跨部门合作,属于和纵向管理相对应的横向管理。

如今韩说所有的委员会都要有大学士秉笔票拟,其他相关衙门的官员加入。让朱由检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这是让内阁以外的大臣,分享票拟权的机构。

各种相关衙门大臣的加入,也能让委员会的决定,在执行时没有疑问。

这是融决策和执行于一体,提高效率的机构。

转着这些念头,朱由检又听到韩道:

“委员会包含多个衙门,权责实在太大,臣以为当以临时为宜。”

“像是臣主持的逆案审判委员会,在逆案审判结束后,就应立刻解散。”

“戡乱救灾委员会,同样也是如此。”

“甚至以臣之见,现在就应该拆分,把戡乱和救灾分开。”

戡乱救灾委员会的权责太大,朱由检同样担心。否则他早就可以任命袁可立为主任,主持戡乱救灾。

如今听韩这么说,朱由检神情不动,听听他的下文。

只听韩继续道:

“陛下曾说,戡乱主要是平定西南奢安之乱、辽东建虏之乱,救灾主要是救陕西等地的旱灾。”

“两件事务,其实并无多大关联,不应该放在一起。”

“臣以为可分为戡乱委员会和救灾委员会,两者同时设立。”

对此有些认同,但也有些担心,朱由检道:

“朕把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是因为如果救灾不利,可能会有动乱。”

“戡乱和救灾两件事,通常会连在一起。”

对此韩回道:

“两件事即使连在一起,同样也有主次。”

“若是动乱不大,让救灾委员会加紧救灾平息动乱即可。”

“或者陛下让戡乱委员会的主任,加入救灾委员会。”

“臣以为兵部袁尚书,可以主持戡乱。”

“内阁黄首辅,可以主持救灾。”

黄立极听到这里之后,有些惊讶地看向韩。

此时他才发现,韩是在为内阁争权力。

无论是委员会由大学士秉笔,还是推荐他这个首辅担任救灾委员会主任,都是在为内阁争权。防止袁可立等九卿,继续扩大权力。

朱由检此时也听出了韩的用意,但是他对此事并无反感。因为他同样也担心自己的改革幅度太大,有可能出现问题。

之前一直没有任命戡乱救灾委员会的主任,就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毕竟让兵部尚书既掌军又秉政,危险实在太大了。

即使他相信袁可立的忠心,也不能给臣子这个权力。

如今韩提议分成两个委员会,确实免了他的担心。有内阁的人制衡,不虞兵部的权力太大。

所以朱由检欣然道:

“韩学士所言甚好,以后戡乱救灾委员会,就分为戡乱委员会和救灾委员会。”

“这两个委员会都由黄首辅亲自督导,袁兵部主持戡乱委员会,徐学士主持救灾委员会。”

“同时,袁兵部担任救灾委员会副主任,负责调动军队救灾、并且在可能出现动乱时,即使调兵平乱。”

“徐学士练兵有功,在军事上颇有见地,同时担任戡乱委员会的副主任。”

“黄首辅负全责,两个委员会的决策,都要由黄首辅同意。”

这样互相兼任,再由黄立极名义上督导。和以前看似有些改变,其实内核却还一样。只是明确了袁可立主导戡乱,徐光启主导救灾。

委员会的成员,朱由检也做出了调整。负责军饷的户部左侍郎李长庚、和工程军械相关的工部尚书薛凤翔、卫尉寺卿刘侨,被列入戡乱委员会。

吏部尚书杨景辰、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薛凤翔、太府寺卿郭允厚、太仆寺卿陈奇瑜、卫尉寺卿刘侨、总督移民张梦鲸,被列入救灾委员会。

这样调整下来,袁可立的权力大大减少,相比以前有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做下属,权力急剧缩水。

甚至,若非皇帝把工部尚书薛凤翔丢进了戡乱委员会,袁可立的戡乱委员会下属,就只有负责军饷的李长庚――

跨部门的权力,只是催饷更方便。

这样调整下来,群臣也终于知道了,韩针对的是谁。

之前还几乎是首辅的兵部尚书袁可立,在经过这次调整后,权力又回到了兵部那一块。即使还兼任救灾委员会副主任,却已不是主导。

这让很多官员,看韩的目光发生了变化。认为他是真的能顶事,没辜负大伙儿把他推上来――

他是为数不多能改变皇帝决定的人,甚至还改变了皇帝对权力的分配。

当初群臣提议增加阁臣,就是这个目的――

让没有附逆罪名的官员,和皇帝据理力争,防止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只能执行。

韩没辜负他们的期望,在权力的分配上,成功发出了声音。

这对所有文官来说,都是一大胜利。韩在文官中的声望,因此急剧上升。

同时,群臣也有很多人,把目光看向了徐光启。

之前他们因为宗教上的事情,以为皇帝对徐光启不待见。

现在才知道皇帝是要对徐光启大用,确认他的忠心。

这次,徐光启被任命为救灾委员会主任,杨景辰、毕自严等大臣,在委员会都是他的下级。

他拥有的权力,可谓直线上升。成为当前朝堂上,最有实权的人之一。

甚至可以说,韩在威望上收获大。徐光启才是在实权上,收获最大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