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204章 《三岔巷劫案》

1978合成系文豪 第204章 《三岔巷劫案》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3 23:20:43 来源:882

“请进、请进!”

江弦把蔺兴汉几人请进门,拿几个待客的把儿缸子沏了茶。

“你们搞电视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去年你们央视拍那部《有一个青年》,我和那本的作者张洁老师是老朋友,那电视拍的有多不容易,我也算有所耳闻。”

《有一个青年》全片投入只有几百块钱,这电视的导演蔡晓晴,就是蔺兴汉他们手上的几位大导之一,还拍了《蹉跎岁月》《三国演义》《文成公主》.

蔺兴汉听得有些感动,又面露尴尬,“说出来不怕您笑话,别看我们是弄电视剧的,其实以前连电视剧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去年我们广播电视代表团到英国BBC访问,人家那边电视剧搞得很好,BBC的电视剧不光在英国播出,还面对全世界发行。我们也是通过这次学习,才知道什么叫电视连续剧、什么叫电视系列剧。

所以今年一回来,上头也发了狠,一定要树立起中国电视剧的品牌,有很大的决心,要把电视剧这一块搞起来。”

江弦拎把椅子坐下,“您先说说您的要求吧,有什么想法?”

蔺兴汉一脸诚恳,“先和您透个底吧,我们能批下去的经费不多,所以还是准备拍单本剧,尽量实景拍摄,这样一来,不仅成本低,而且《有一个青年》已经走出了这条路子,有他们的拍摄经验作指导。”

单本电视剧,也叫“三集片”,相当于里的短篇,戏剧里的独幕剧。

成本比较低,因为一般只有一集到三集,情节紧凑、人物不多,不扯什么有的没的,全程推主线,单线索叙事,像后世的英剧《神探夏洛克》就是典型的单本电视剧集,一季三集。

“除了是单本剧,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我给您说几个片子,您可以参考参考,您应该知道,去年老人家访问美国,签了一堆文化交流协议,今年咱们央视就引进了一部《大西洋底来的人》,社会反响相当不错。”

“这个我看过。”江弦说。

《大西洋底来的人》,每周四的晚八点在央视播出,黄金档,是部美国科幻片,讲变种人来到都市拯救危机,还大战异形怪物,有点类似于海王,总之在中国播出以后影响极大,“麦克镜”也就是蛤蟆镜,立马成了中国青年的时尚。

“这几天,咱们台里又引进了一部《加里森敢死队》,不过这片子意识形态太扭曲,容易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上头已经叫停,中止播出了。

还有前段时间我们单位有个导演,弄了个剧本,叫《敌营十八年》,是个《山花》上的电影文学剧本,讲的是深入敌后执行情报工作的英勇故事,我看也挺好”

蔺兴汉絮絮叨叨的讲了几个剧本,江弦大概听明白了他想要啥。

主旋律,政X正确,夹杂着点反思、伤痕,还要打破样板戏式的艺术程式化,题材不陈旧。

最后还得是单本剧,能够实景拍摄,内容简短,单线索叙事,情节紧扣主线,三集就拍完。

“我大概知道了,这事儿我先考虑考虑。”江弦不露声色。

蔺兴汉也知道他要求提的太多,补充道:“江弦同志,这也只是我一个简单的想法,您先找一个方向试着写写,只要质量足够,我们肯定不会让伱白受累。”

“嗯,我知道了。”江弦把他们送到楼梯口,反身回到屋里。

踱了两圈。

写什么呢?

革命题材肯定是不能写了,哪怕写出花来,也比不上八个样板戏啊,而且后世那些革命剧里的角色,人家这会儿好多还活着呢,敢乱拍,不得找上门大嘴巴子抽你。

历史古装更拍不了,光服装就够剧组喝一壶的,哪能准备得起,就像王扶林今年的那部《敌营十八年》,看不到主人公的全景,只有中近景,为啥呢?

没衣服。

剧组四处借军队服装,最后借着了件上衣,没借着裤子,所以拍摄的时候只能拍中近景,这样观众就只能看见上半身,看不见裤子。

还有一场戏是拍8个匪兵,由于只有两条裤子,就只好让有裤子穿的匪兵在前景,挡住后景没有裤子的其他6个人。

这寒碜条件,说起来那都是一把辛酸泪。

“得能实景拍摄.”

如果要用实景,那时代背景其实就已经定下来了,就是改开后这几年。

范围瞬间缩小很多,江弦取出一份稿纸,把适合这个背景的电视剧,大致那么一列:

《排球女将》,日剧,体育竞技,80年代引进后引起轰动。

《血疑》,日剧,80年代引进,爱情题材,医院掉包、不治之症、绝望爱情。

《星星知我心》,台剧,家庭儿童题材。

《便衣警察》.划掉,题材敏感,容易被秋后算账。

《血色浪漫》,顽主,爱情.划掉,题材敏感,价值导向不正确,场景太宏大。

江弦一条条的划拉,家庭题材、爱情题材他不擅长,这种台词对话太难写,不好把握。

至于《排球女将》,这个剧是挺好的,排球题材天花板,不过不好拍摄,因为这部剧的拍的和《篮球火》差不多,都是科幻体育,玩儿的是特技。

当年这部剧在国内一播出,掀起轰动的同时,也坑惨了中国女排,全国的球迷纷纷给郎平写信,质问她:你为什么不学习小鹿纯子的绝招“晴空霹雳”,你是不是飘了。

郎平就很无奈,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淳朴的人民群众解释。

一页稿纸,江弦噼里啪啦的挨个划上条条道道。

密密麻麻的一条条横线中,只有一部剧最终幸免于难

——《三岔巷劫案》,反特刑侦。

“谁拎的西瓜啊,还是黑蹦筋儿。”朱琳推开门,曲腿换着拖鞋,诧异的看向桌上。

“还是昨天那一拨央视的人。”江弦给钢笔灌着墨水,桌上摆了一沓写满字的稿子。

正是那部《三岔巷劫案》。

这部电视剧,讲的是改开后的故事,单线索叙事,一环套一环,全程追查凶手不干别的,江弦刚好把它写成三集。

“你答应给他们写电视剧了?”朱琳在他身边坐下,翻开剧本看了一眼:

阴暗的天气,街头刮着冷风,人影稀稀疏疏。

穿着灰色银行制服的钟琴,提着一只暗红色、帆布面小手提箱,走出储蓄所大门,拐进昏暗、狭窄的三岔巷。

不远处,一个黑洞洞的枪口伸出。

[枪响声]

钟琴(痛苦倒地)

[工厂锤击钢板的巨大响声]

小轿车里,中年男子雷迅(脸色一变,皱起眉头):“停车。”

[刹车声]

一辆卡车从轿车旁驶过。

不远处,气喘吁吁的李禄安(不顾一切朝车子的跑来),指手画脚说:“有人中枪了!钱也被抢走了!”

雷迅脸色镇定:“中枪者在哪儿?”

李禄安:“就在前面巷子里。”

(奔跑过去)

[脚步声,喘息声,呻吟声]

雷迅(蹲下,查看钟琴伤口):“快送去医院抢救,给公安局刑侦队挂个电话。”

[轿车载着钟琴疾驰而去]

雷迅(对现场进行勘察,蹲下捡东西),是一枚子弹壳。

“嗯?”

朱琳哪看过这个啊,一开始就是“砰”的一枪,很吸引眼球,充满兴趣的继续看了下去。

这会儿意识形态还没到后世那种程度,第一个镜头就是枪击储蓄所营业员,可以说是赚足了眼球,丝毫不亚于后世人看《隐秘的角落》的第一个镜头爬山。

刑侦队的人很快过来,雷迅要言不烦,给刑侦女队长宫萍介绍了基本情况,原来钟琴要去给分行送现款,储蓄所车迟迟没来,她不听同事李禄安的劝阻,违反制度,打算直接去坐公共汽车,结果就这么出了事,钟琴不仅丢了性命,还丢失了储蓄所三万块的巨款。

看似一场意外,却又充满预谋。

刑侦队那边,宫萍反倒对雷迅这个老男人的身份感到好奇,原来雷迅是“龙王归来”,正是刑侦队来报道的新处长,也是十几年前的老处长。

嗯,反思这不就来了么。

嗡嗡嗡闹得社会问题乱成堆,还得请十几年前被下马的老将出马解决。

之后就是破案了,雷迅认为此时绝对不是巧合,充满阴谋气息,先找到三个怀疑对象。

这部剧的逻辑其实有点牵强,不过刑侦都这样,不能仔细琢磨,层层反转看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而且包裹着伤痕、反思,正是这会儿大众们喜欢看的东西。

江弦只写了一集。

朱琳正兴奋着,看到有母女给刑侦队提供了线索,说在公车上遇到了“长疤人”,刑侦队给这个“长疤人”画了像。

那这个“长疤人”到底是谁呢?再往后一翻,好嘛,没了。

“哎呀,你真讨厌。”

朱琳轻踢了下坐在旁边吃西瓜的江弦,“你怎么还没写完?”

江弦一脸无辜,“我写得慢能怪我么,我又没让你看。”

“后面呢?后面是什么呀?到底谁是凶手啊?”朱琳蹙着眉头,咬着薄唇,一脸的欲求不满。

她有这种反应是正常的,单本剧和电视连续剧,某种意义上就是个长短区别,单本剧的每一集末尾,也要像电视连续剧一样留个钩子,钩的观众们心痒。

江弦也是这么写的《三岔巷劫案》,第一集先写出三个嫌疑人,再在这集末尾引出“长疤人”画像这个**,到底“长疤人”是嫌疑人中的哪一个呢?

观众马上就要看到了。

嘿,这集它没了。

这看完,怕是一晚上都睡不好觉,一掀开被窝里面全是“长疤人”。

当然,这种剧情的后续发展在后世屡见不鲜,也成了固定套路,这个“长疤人”自然不是这三个嫌疑人中的任何一个。

江弦吃着西瓜,把后续的剧情给朱琳简单讲了一遍。

在他的计划里,第二集,刑侦女队长宫萍和雷迅依次排除三个嫌疑人的作案可能性,这时候雷迅就提出来一个新结论:还有第四个了解案件的人!

观众的期待瞬间又被拉高。

刑侦队在雷迅的指挥下,已调查,果然找到了一个新的怀疑对象,朱云霞。

接下来刑侦队与朱云霞斗智斗勇,互相试探,又听说这个朱云霞年轻的时候是个好姑娘,一场嗡嗡嗡沾染上不少坏习惯,现在三十多了还单身。

你看,这不就又反思上了。

另一边,“长疤人”也找到了,正是和朱云霞乱搞男女关系的郭子瑜,俩人察觉到有所暴露,在一起喝起了葡萄酒,朱云霞中毒身亡,郭子瑜慌忙去取赃款,结果被缉捕归案。

两个嫌疑人全部归案。

案件到这里看似结束了,但还有很多蹊跷的地方,刑侦队找不到赃款,郭子瑜也坚称朱云霞是自杀。

雷迅左思右想,觉得事情并不简单,他猛然想起那一夜他让司机停车时,一辆卡车疾驰而去。

宫萍也很快想到一个被忽略掉的嫌犯。

“处长,会不会是他?”

雷迅一脸严肃的点点头。

“这个狡猾的家伙,我们第一天就被他瞒过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朱琳小口把西瓜籽儿吐在手掌心,黑蹦筋儿的籽儿是红色的。

“到底是谁啊?你们作家真是会吊人胃口。”

这故事朱琳听得是又急又爽。

江弦努了努嘴,陛下把手伸过去,接了接他嘴里的西瓜籽。

“你别急嘛。”江弦说。

刑侦剧的**是什么?

所有人都觉得凶手已经被缉拿归案了,结果还有漏掉的线索,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这个时候就头皮发麻,肾上腺素快速分泌。

等江弦把第三集一讲,把最后的审判一说,以最后一个幕后凶手视角,剥丝抽茧,反向呈现出这场劫案,朱琳听得那叫个激动,两手都不自觉的攥紧。

“原来是这样!”

她快速的把整个剧情在脑海里捋了一遍,大觉震撼,“写的真好,你这部剧拍出来一定能火!”

陛下的夸奖对江弦相当受用,晚上她嗓子都差点喊哑了。

后面几天,江弦专攻《三岔巷劫案》的剧本。

一共就三集,很快就把这个电影文学剧本拿了出来。

蔺兴汉拿来一看,忍不住拍案叫绝。

“妙啊!妙啊!”

他把大腿都拍红了,赞道:“不愧是大作家,写出来的东西就是精彩!”

蔺兴汉是真看爽了。

这剧本不光跌宕起伏,主旋律满满.关键它还好拍!

都不用找地方取景,直接在京城找几条巷子拍就得了。

“江弦同志,你这个剧本,我们央视要定了,这个主题写的很正确。”

蔺兴汉又看几遍之后,给江弦拍了板,“至于电视剧的稿酬,我们这会儿才刚刚起步,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愿意给你开一集100块。”

“这有点低了吧。”江弦皱了皱眉。

蔺兴汉当即汗流浃背,他也没办法,这会儿的电视剧,撑死了一集也只能给他个一百块了。

“.这个。”蔺兴汉快速的想着办法,看看还有没有能打动江弦的筹码。

正想着,江弦忽然开口。

“蔺老师,这样吧。”

他面露一脸纯良之色,“我想请您再给我帮一个忙。”

蔺兴汉迟疑了下,“你先说说。”

江弦便把他计划拍摄《中国文学》的纪录片的事讲了下。

如今拍纪录片的事已经有眉目了,但播放是个问题,按江弦的计划,这片子如果能拍出来,肯定不能在电影院播,一定是上电视台,那电视台里最好的毫无疑问就是央视了。

“.”

蔺兴汉暗叹一声,果然,天底下不要钱的东西才是最贵的。

“这件事我尽量帮你吧。”

蔺兴汉是后来的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主任,后来央视实行制片人制度,一共三个制片人,王扶林、杨洁还有他。

有蔺兴汉帮忙这事儿应该不难,央视也没那么神圣而不可企及,感觉拍的不错自然就会播。

NBA就是这么播起来的,一盘录像带寄到央视,他们觉得特好就直接播了。

所以江弦其实也不算太难为他,相当于就拿了300块的稿酬,算是拿这剧本和蔺兴汉交上一交。

这会儿国内的电视剧几乎是一块儿空白,他就从这个未成形的电视剧制作中心开始。

未来的三巨头,他先取蔺兴汉,王扶林、杨洁二人徐徐图之。

也不知道郑小龙在哪干啥呢。

(还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