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116章 最灰暗的一作

1978合成系文豪 第116章 最灰暗的一作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3 23:20:43 来源:882

“【作家】 【情信】=短篇《???》”

作家?情信?

江弦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是岩井俊二的那本《情书》,也就是后来拍摄的那部同名电影,但仔细一想,不太合理。

《情书》之中的几个人物,好像没有作家,江弦记忆比较模糊了,女主角职业他记不清楚,但是其余几个角色他记得,分别为图书馆管理员、琉璃工艺品制造师,以及一个去世的登山运动员。

琢磨一会儿,还是没什么头绪,于是没再继续纠结,转而关注序列本身。

第五条合成序列的出现,令他有些怀念起《棋王》的合成。

序列中的【作家】这一条,因为他身份满足的缘故,已然是收集完成的状态。

只有【情信】这条灵感,还显示着(0/10)的进度条。

所以是和《棋王》一样,只需对单个灵感进行收集的序列。

江弦几乎没怎么往别处想,脑海中马上有了此条灵感的收集方式,即:写10封情信。

他也想不到什么别的收集方式,是与情信有关联的。

总之,不管怎么想,都不是一条难以合成的序列。

“王濛老师,我就先告辞了。”

“我送送你。”

王濛站起身,坚持将江弦一路送至楼下大门,与他道别,随后匆忙的回到办公室里。

比较熟悉他的同事都有些诧异。

一向沉稳、慎重的王濛老师,今天怎么冒冒失失的样子。

“王老师,这篇稿子还不错,麻烦你审一下。”刚进门,责任编辑陈世崇便将一份稿子递到王濛这儿。

王濛喝一口水,“什么篇幅?”

陈世崇回答道:“一部短篇,写的是一个农村家庭,因为时代变化所发生的轶事,立意很好,内容很有意思,是个很不错的题材,不足之处是前半部分写得太拖了。”

“你先放这里吧。”

“好。”

陈世崇把稿子往桌面上一堆,眼睛一瞟,瞥见王濛手中攥着一份手稿。

联想到刚才江弦出现在编辑部,不难猜到,这篇稿子的作者应该就是江弦。

交接事毕,王濛安安静静的坐在那堆满书籍和稿件的书桌前,从这些书稿中“挖”出一块桌面,捧着《伏羲伏羲》,一行行的阅读。

大办公室里人来人往,每位编辑进行着自己所熟悉的工作,尽量小声的交流,以防影响正在审稿的编委和领导小组。

陈世崇和几位同事小声讨论。

“刚才在王副编那儿,看到江弦给他递了一篇稿子。”

“写的怎么样?”

“他还没看完。”

“江弦写的也太多了吧,今年他都了那么多篇作品了,不可能每一篇都好吧?”

“还是希望是篇好稿子的,毕竟江弦是咱们《京城文艺》的老朋友,对《京城文艺》做出过贡献。”

众人沉默,纷纷点头。

“就是,可别再闹出上次那样的事儿了,怪难堪的。”

前段时间,《京城文艺》收到一篇很一般的来稿,但作者又是编辑部的老作家朋友,发不发这篇稿子,搞得编辑很为难。

最后问到李清泉那里,李清泉明确表示:“对作者的报答,可以用其他方式,不能用发表稿件来交换。”

王濛静静在位子上坐了许久,有编辑来找他,喊他两声他都没有发觉,那编辑只好默默将手中的稿子放在他桌上堆着的稿件上,没再打扰他,待他看到以后,自然就会处理。

陈世崇吃过饭,午休了一小会儿,又回到自己工位,审了几篇稿子,质量都有些差劲。

毫无所获,回想起上午他递给王濛的那篇稿子,他起身打算过去看看王濛的意见。

没成想王濛仍保持着他离开时那个姿势,仿佛就固定着,没再动过一样。

“王老师,我的那篇稿子您审了么?”

王濛没回答,倒是一旁的另一位编委好心告诉他。

“没审呢,王老师从上午开始,就一直盯着他那篇稿子了,这还没看完呢,饭都没来得及吃。”

“是么?”陈世崇一惊。

看的这么专注,至少说明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吧,不然也不能吸引他看这么久,还看的这样认真。

两人说话间,王濛缓缓放下手中稿件的最后一页,回味了一阵,才抬起头来看向陈世崇。

“.世崇同志,怎么了?”

“我是来找您问二审的稿子结果,看您好像还没来得及看。”

“不好意思,我刚刚看完上篇稿子。”王濛露出一抹歉色,“我这就帮伱审。”

“不着急、不着急,王老师,您这篇稿子怎么样?我看您看的特别专心。”

陈世崇一番话,也惹来了其他编委的好奇,这篇让王濛看的这么专注的稿子,质量究竟怎么样?

王濛几乎没有犹豫,直接道:“文学性很强,故事性也很强。”

这话顿时让很多编辑们对这篇稿子来了兴趣。

以王濛的眼光,评判任何一部作品,恐怕都会比较苛刻和严格,能让他都说出文学性、故事性俱佳这种话,说明这篇稿子写的一定很有水平。

“不过,想发表的话有一定风险。”王濛紧接着补充,“是否发表,需要李清泉同志来定夺,当然,我个人是倾向于发表的。”

稿子的调性比较灰暗?

众编辑自然明白王濛的意思,这篇是一部需要经由领导班子讨论的作品。

《京城文艺》的工作四平八稳,每一部有风险的作品,都会在编辑部里先行讨论,每个人都要给出意见,最后由主要负责人李清泉拍板。

“这是江弦写的稿子吧?”有人问。

“是他。”

“江作家的创作热情也太高了,这个月《荔枝》才在《收获》上刚刚发表,这就又写了一篇。”

“王濛同志,和他以前的作品比,调性怎么样?”

王濛直截了当的回答:“比他此前的任何一部作品调性都灰暗。”

其他编辑倒吸一口凉气,同时也对这篇稿子感到更加的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能让王濛给出这样的一句评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