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大拆迁 > 第10章 迁坟

大拆迁 第10章 迁坟

作者:文易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2 20:34:08 来源:882

F自从拆迁的公告上墙之后,拆迁指挥部的人暂时倒也没有急于去做拆迁工作,先把拆迁户的名字的表格上墙,进度是写着评估、洽谈、选房、签约交钥匙,然后把安置小区的效果图上墙。效果图的角落照例是设计单位、项目总面积、容积率、绿化率等数据,照例还是有相关单位的公章,说明表有所据,不是胡编乱造的。

水绘园畔拆迁指挥部的负责人是顾红兵,是开发会管委会的副主任,也就是之前说的顾主任,他并不急于在一时,他知道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工作会自然而然的开展起来。而这样的工作最好是一鼓作气,并不能拖拖拉拉,宁愿起步晚点,但是造势之后就强攻猛打,就会达到摧枯立朽的效果,事半功倍。顾红兵有这个信心。

八组的情形不怎么妙,因为以前土地工什么的有很多斗争的经验,但是造成山头林立,三个和你好,三个和他好,俗话说得好,逢人只说三分话,但是他们之间一分的话都不可信,所以村民之间互相防范,对于指挥部来说倒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组的百姓比较团结,据说是由周兴林带头签订了攻守同盟,要签大家一起签。不签就不签,不能一个人先去签。八组的村民有些叹惋,还是人家团结,不团结自然只能是待宰的命运。最后是便宜了开发商。

因为时近冬至,拆迁指挥部先下达的任务是先迁坟地,坟地占地并不多。工作要一步一步做骨头还是先由简单的啃。

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平整土地,涉及的地块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坟地在,更加不要说大家族的几十辈的祖坟。据说这边很多人是太平天国的时候才从江南逃到这边的移民,也不过才五六代人而已。但是即便是五六代人,也很少有人记得六十年前的祖坟,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前去世的人坟还在,自从20年前殡葬改革以来,虽然尸体是火化了,但是衣冠骨灰冢还是在的。

根据本地的风俗,冬至到清明迁坟是不要看日子的,但是讲究的人家,还是要找个阴阳先生选个吉日,虽然先人教诲祖坟是可以庇佑后人财官福禄的,需要好生维护,但是现在活人都不知道住到哪里,而建设需要这块地,自然祖宗为后辈幸福作贡献也是责无旁贷,假设有什么因果报应当然也不应该找后辈子女,而是去找开发商和各级干部,可是开发商盆满钵满,负责土地建设这边的领导也很滋润,虽然是不能说是官运亨通,但是个个都风生水起倒是毫不夸张。迁坟可能也不是什么坏事,也或者本来就没有什么因果报应?根据墓碑和土堆,只要有人报出死者姓名人数,就根据名字领取1580元。要是有三代或者有夭折的叔辈祖辈,三五座坟七八千块钱足够开支了。不过迁坟没有人会借此赚钱。因为还是守着不可能发死人财的祖训,何况是靠迁移自己祖先的墓赚钱,这个事情万万不会做,而且思维里就想着绝对不能做。有所敬畏就不用你去监督去指定规章制度来限制,有个传统习俗就足够了,自然会心甘情愿的去遵守执行,不会打折,坚信举头三尺有神明。

而再早的就已经是七八十年前的逝者,已经无法考证埋在何处。土地经过多次的平整划分整合,已经没有可靠的参照物找到,也根本没有人还记得那一辈的祖先。即便说有哪一棵松树柏树杨树下是谁的坟,哪个墓的记号,而不知道哪天突然给砍了,记得的人自然也就突然不记得了。这样的事情肯定不在少数,还有的随着老一辈的去世永远变成了秘密。不过这样也是一个正常的新陈代谢的发展,不然个个像山东孔府那样,神州大地就全部变成一个墓园了。上溯三四代,可以凭吊寄托哀思是可行的。挖出棺材有的已经塌陷了,就用红布包起来把骨头找齐用坛子装起来。最近几年去世的,本身已经火化的,还可以找出骨灰坛,搬出,用车子再送到公墓。和主事人距离时间不远的,子女亲近的都全家到场,倒也隆重,又哭哭啼啼了一回。来个慎终追远的回忆,距离年份久的,主事者甚至没有见过墓主的,就跟帮人家干活一样,前后也不过就十几天时间,最晚的趁着元旦假期,涉及地块的坟墓都已经迁完。

房思建家没有坟,没有坟并不是没有去世的先人埋在拆迁范围。不过因为是曾祖父曾祖母的后事是房思建的叔祖料理的,照例还是由他们家负责迁坟。

何况迁坟又不要出钱,又有慎终追远的肃穆,可以尽一次孝心。作为晚辈倒也是乐意去做这个事情,但是还是按照规矩,之前谁负责的还是谁负责,这样不会增加矛盾,积极点,可以去帮忙,也可以去烧点纸钱冥币,阳间人搬家住楼房。也多给点钱老祖宗改善生活,先祖们太苦了,死了还要给折腾。择好的日子迁坟请人起葬拾骨进公墓一条龙当天就全部走下来,多余的钱全部买了冥钞纸房屋烧掉,这个毋庸有人监督。保证做到专款专用。

这边拆迁公告上墙之后,买树的、收古董的,都进了村子,到处转悠。树在如皋是一个大生意,主要品种有桂花、梅花和银杏。倒也有很多故事。大多是兵不厌诈的意思。

例如说有一家有银杏树。他没有说价格。买树的人就是知道他还没有拆迁的打算,没有考虑到那一步。不过呢他给了个价格,三棵树给了五万元,自然,你一看这树怎么值钱。几万的东西也不是现在一定要成交。话不说死。交易一定谈不成

过了几天。他换了他弟弟再来看树,倒也没有坚定要买,不过说最近树价跌得厉害,三棵树只能有四万的样子,也并没有要成交。

再过几天,又来了一个人,又是量尺寸,又是打电话。一番咨询下来。言之凿凿,最近树跌得厉害。这三棵树树只值2万块了,而且买了还可能就不赚钱,就是帮你忙的。其实呢,买树的人就是一伙的。但是假如说树卖了,也就是说拆迁条件谈得差不多了,不然怎么可能卖了几十年的树呢。如果树一定谈不拢,那拆迁条件也肯定没有谈好。

有时候拆迁办公室也是这样,先弄个人谈,谈得差不多换个人,说那个人不坚持原则,你走了之后被领导骂了,已经给调走了,停职反省了。搞得你耽误了人家飞黄腾达的机会,让你内疚。也让你后悔之前没有拆,再过几天再换人。到时候让你后悔还是第一个人的价格好。然后就在原来的价格拉锯。最好目标达到让你不知道欠了他多少人情,恨不得再少几万,送他几万才心安,工作就相对好做了。

也有弄个荷花缸,搞得脏兮兮的,,什么高锰酸钾硫酸盐酸的搞搞,其实是上周的新货,但是放角落里,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看起来像商周的,然后讲故事的,当成民国甚至清代的卖了,竟也有骗过古董贩子的,有句话叫做骗的就是半懂的,不喜欢的,不懂的,无论你元青花还是唐丝宋瓷,他不会稀罕,就是送给他,他也不一定愿意要、稍微有点懂,再有点贪心,想捡漏,就容易上当了!

刚开始拆迁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讯不发达,也因为老城区,确实是有漏可以捡的,有过去条件相对好点的,地主资本家秀才举人什么的,也有以前普通老百姓均的有钱人家的东西,自己当成个日用品搞来的,平时也在用,根本不知道价值,也确实有很多坑,通讯不发达也就可能传不出来,但是也可能是时间久了传出很多版本。

十多年过去,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故事有点难以骗人了。理性的多了起来,但是还是有人喜欢这些,有爱好的才有接盘侠,当然这接盘侠也不是一个贬义词,你可以看成是贬义词,褒义词是说传承,传承传统文化。

其实呢,古董这东西,喜欢就好,指望赚钱,其实靠不住的。书香人家,之前乡里村里,喜欢舞文弄墨的,画幅画,写副对联,悬挂起来,真的是补壁的,有钱的人家,可以找个相对出名点的画家,来一副中堂,也不会很贵,也就普通人个把月工资,大家玩得起。至于县城大家族的,民国时候请吴昌硕康有为提匾画画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所以水绘园里有吴昌硕写的“三明堂”,步行街有康有为的“石和泰”,即便现在值钱,但是算上物价工资因素,也未必就升值了多少。有的甚至还贬值了,因为有些的名气当时大,润格高。后来人未必买账,更何况日积月累名人越来越多,古迹文物越来越多自然会有承载不起的一天,例如集邮集币集鞋子唱片诸如此类,你喜欢的,你可以看得比吃饭重要、比生命都重要,不喜欢的人,放都没有地方放呢。

就好像说的先人的坟墓,如果不是定期清除,现在神州大地不造就给古人坟墓占了大半了?!不过这些真的不用担心。活人不会给尿憋死,老百姓自然会自发的搞变通,没有必要强制手段一定执行火化。这样反而造成死人跟活人争地的情况。

名家字画,对于一直在温饱线挣扎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即便是县城的大家族人家有,一个老爷生三五个儿女,每个儿女再生三五个,三代下来,再有多少宝贝分这么多家庭也不多了。加上天灾**,文革浩劫,破四旧,字画基本都是没有的。只有一些瓷器佛像菩萨,,俗话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如皋一带观世音比较多,也有观世音和姜太公、灶王爷一起供奉的。三余村几乎达到九成九,虽然不乏古董,但是这个是万万不可拿去卖钱,临拆迁要么是用红布包好,不讲究的也至少是红纸包起来。然后有的带走等新房拿到再安奉上座。不然就送到土地庙里,祷告一下,打个招呼,反正是没有佛像卖钱的。

以前瓷器杂件什么有点捡漏,偶尔有红木家具,看起来不起眼,有铜炉铜盆,不过那是刚开始拆迁的时候,现在这样的机会不多。可以称得上古董的有香炉菩萨,几百年,百十年的。没有人家愿意卖,这是个信仰,不是多少钱的事情。偶尔青花笔筒印泥盒什么的,几百元,人家就不在乎,几万的货一般人家也没有。

古董贩子在村里游荡,一个是也有收集情报的功效,拆迁指挥部的人说喜欢古董,也在村里到处打听。谁知道他是真的买古董还是打探拆迁的情报呢?或者是工作时间兼顾自己的爱好?或者是借着爱好的幌子来开展工作呢!总之拆迁没有正价,但是要让每个人在政府少花钱的前提下把工作干好,拆迁拆掉。自然,老实人就要少补偿点钱,不然最后的刺头没办法加钱

对于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者来说,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收集拆迁群众的各种诉求:小孩上学的,医保报销的,甚至借了高利贷的,喜欢赌博的,炒股亏了的,都会成为谈判的依据和突破口。有喜欢古董的,甚至喜欢美色的都要投其所好,和他聊天,不是要你去搞美人计,但是要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去接近。佛经里不是说了!?观世音菩萨会化身你接受的方式来度化你吗?所以,工作没有开始进展并不是不进展,而是在掌握材料阶段。等开始工作,必将势如破竹。拆迁指挥部的指挥长顾宏兵心里有这个信心。

根据统计的情况。一共有六户是教师,一户公务员,一户是大老板,十户个体户,其余普通上班打工的。两户是低保户,其中一个特困,没有任何收入。房子才二十平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