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 0083王炸

北宋穿越指南 0083王炸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7 08:29:52 来源:882

清晨。

父子、婆媳带着小孩,早早守在院中等候,因为提学使要过来。

然后,肚子都等饿了,人影也没见着。

“先吃饭吧,”朱铭忍不住吐槽,“这位老兄修的情本论,喜欢干啥就干啥,不能对他的守时报太大期望。”

朱国祥问道:“情本论就是任性?”

朱铭摇头道:“苏轼认为,人的本性源于自然属性。情是性之动,与性、命在同一层面。这种观念,导致苏轼在做事的时候,自然而然以情为本,并且跟主流政治形态相对抗。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自由主义,虽然这样阐述非常片面。”

“宋代的自由主义?很有意思。”朱国祥笑道。

朱铭又说:“相比起来,苏轼他爹,才真的叫逆反。苏洵推崇权变机谋,说圣人之道的完整形态,是有经书、有权变、有机谋。而且用权变来解六经,给儒家经典套上一层阴谋论。后来朱熹读《六经论》都气炸了,说在苏洵眼里,圣人皆以术欺天下。”

朱国祥听得津津有味,在穿越之前,他还以为儒家都是理学那套,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学说。

婆媳俩端来饭菜,米饭、蔬菜和鸡蛋,相比以前丰盛得多。

一直等到正午过后,陆提学终于来了,老远就笑呵呵说:“吾颇嗜睡,今日睡过头了。”

朱铭很想来一句:您老怕不是睡过头,而是一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吧。

朱国祥道:“不妨事的,早晚都一样。”

婆媳俩赶忙带着白祺下拜,这是她们见过的最大官儿,而且还是一个清贵学官。

严大婆非常突兀的说:“祺哥儿,快背《三字经》!”

白祺见到这么多人有些犯怵,但还是老老实实背诵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严大婆的想法,跟那些士子差不多,想在提学面前表现表现。

一连背诵四百多字,白祺终于卡壳了,忘记接下来是什么。

见他乖巧伶俐,陆提学和颜悦色,伸手抚摸白祺的头顶:“好孩子,背得极好,今后要多多用功。”

“嗯,”白祺点头应承,“俺很用功的,每天都背书学字。”

陆提学下令道:“走吧。”

官吏士子们,立即簇拥着他上山,要陪提学使耍个痛快。

目送众人离开,严大婆欣喜道:“提学夸赞了祺哥儿呢!”

“是啊,祺哥儿今后定有出息。”沈有容也高兴得不得了。

严大婆琢磨说:“朱相公若得了赏识,提学能不能给个一官半职?”

“这个,俺也不懂。”沈有容说。

却说父子俩带着陆提学,来到一块玉米地。

朱国祥介绍道:“这便是玉米,间作豆子,套种了红薯。地面是红薯的藤叶,藤叶可喂牲畜,嫩叶亦可做蔬菜。”

“一块地里种三样?”陆提学问道。

朱国祥说:“提学可还记得套种十三法?”

“记得,你昨日说过。”陆提学点头道。

朱国祥说道:“这三种作物,由高到矮,正是高低套种。叶子有圆有尖,也合圆尖套种。它们的播种、生长和收获期是错开的,不会抢肥,豆子还能提供肥力。等玉米收获之后,会改种一些大蒜,既可不让土地闲置,又能利用大蒜来驱虫。”

陆提学问道:“如此间作之法,等于只种了半亩玉米,也能亩产一石?”

“或许不到一石。”朱国祥说。

他是按建国初期数据来推断的,新中国刚建立那些年,没有良种,没有化肥,玉米平均亩产62公斤多一些,差不多就是宋代的一石。

至于几十年后嘛,亩产800多公斤的玉米都有。

穿越带来的种子再退化,估计也就退化到建国初的水平。

宋代北方的好田,亩产也有一两石,个别还能达到两石半。可如果换成贫瘠山地,粟米、高粱就亩产不足一石了,强行种小麦甚至只产三四十斤。

更何况,眼前这块玉米地,还套种了其他作物,加起来的产量非常吓人。

陆提学说道:“待玉米、红薯收获之后,你送一些种子到兴元府,提学司明年会搬到兴元府办公。”

利州路的辖区范围,大概就是川北一带,以及陕西的秦岭以南地区,还沾着一点点甘肃地界。

其政治中心,此时已经迁到汉中,但军事中心依旧在四川广元。教育部门(提举学事司),明年也会迁到汉中。反正乱得很,几套班子互不统属,平时也不怎么交流。

陆提学又问向知县:“伱的职田还剩多少?”

“不到两百亩,”向知县抱怨道,“茶汤钱也一直没补足。”

向知县的职田满额为两顷,不属于他,属于知县这个职位。但职田早就被侵占了,甚至搞不清楚是被谁侵占的。

这种情况极为普遍,朝廷的解决办法是:一点职田都不剩的,每月补发11贯茶汤钱。有职田但收入不足10贯的,补足10贯茶汤钱。(以上条例,只适用于选人,京朝官补得更多。且实际很难操作,经常发不足茶汤钱。)

陆提学才不管向知县的茶汤钱,只说道:“汝身为本县父母,当以身作则。明年拿钱出来,找朱先生买些种子,按他的法子种植玉米红薯,就种在你的职田当中。或许种子不够,就先种两三亩吧。”

“是!”向知县对此无所谓。

陆提学又说:“我的职田,先种五亩。”

“五亩可行。”朱国祥立即答应,他还要留下种子,在大明村和上白村推广。

陆提学又阐述自己的政治理念:“这治民不可强迫,否则百姓必生疑虑。推种作物,当在官员职田先种。若能丰收,士绅必定趋之若鹜。士绅丰收,小民则纷纷效仿矣。如果不能丰收,损失者也无非几亩职田,对士绅小民并无害处。”

向知县赞叹道:“提学高见!”

听到这番言论,朱铭对陆提学的评价又高了许多。此人除了偶尔不着调,施政倒是沉稳有章法,至少不会脑子一热就瞎搞。

玉米还没抽穗,没啥好看的,再打听几句,陆提学就参观茶山去了。

还在白三郎的碧云亭,用灵泉之水煮茶喝——好吧,这位老兄又在游山玩水。

陆提学对朱国祥说:“把玉米红薯的套种之法,还有如何播种、施肥等等关窍,皆写成文章交给我。种子我会给钱,文章我也要给润笔。”

“一天时间,当可写完。”朱国祥说道。

陆提学又对朱铭说:“你也给我几篇文章,诗词歌赋也好,经义古文也罢。直接举荐你做太学生,恐怕难有音讯,若是有些好文章就易办了。”

朱铭说:“晚生有些旧作,今天便能写出来。”

陆提学招呼一声:“既如此,便在此处写吧,笔墨纸砚拿来!”

皂吏连忙捧上文房四宝,还打来清水为朱铭研墨。

陆提学看也不看,只在亭中煮茶。而且,他的点茶手艺极为精湛,能够碾压李含章和白崇文。

朱铭提笔把昨天抄的那首诗写下,想了想,顺便又抄一首朱熹的。

余大渊好奇走过来,站在朱铭身后偷瞧,只见其落笔写出——

“观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余大渊没有出声,而是朝黄晟使用唇语:“好诗!”

于是黄晟也站过来,另外两位士子也围在朱铭身后。

仅仅两分钟后,黄晟按捺不住,当场叫出声来:“好诗,好文采,好意象!”

一连串的赞叹,让陆提学心痒痒,点茶动作都慢了些,很想看看朱铭又有啥好诗。

卢衡见向知县望过来,又碍于身份没有离座,于是主动帮忙朗诵:“《题洞庭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钱教授仔细品味,终于忍不住了,也走到朱铭身后来,问道:“成功去过洞庭湖?”

朱铭一边写诗一边回答:“去年北上,中途路过。”

朱国祥悄悄踢儿子一脚,朱铭下意识抬头,却见老爸也在说唇语:“别搞太大。”

朱铭的想法却是,不搞就不搞,搞了就要搞大!

只听卢衡又开始念:“《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在点茶的陆提学,猛然手一抖。

他茶也不煮了,起身便走来,士子们连忙让开位置。

《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临江仙·读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劝酒》: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

朱铭停笔数了数,一共八首诗词,差不多也够了,总得留些今后再用。

“请提学雅正!”朱铭捧纸递上。

陆提学小心翼翼接过,似乎害怕把纸揉碎了,反复沉吟这八首诗词,良久才感慨:“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辞章,我大宋又出一苏子也!”

他只是想让朱铭写几篇文章,作为推荐八行士子的附件,如此就更容易进太学读书。

结果呢?

让你出对A压一压,你直接来个王炸!

陆提学能够想象,这八首诗词传到开封,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朱铭此刻的想法却很简单,他得抓紧时间恶补《韵书》和词令,否则早晚有一天要露馅。

(友情推荐,均订一万的科幻好书《走进不科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